作者: 杨承佳, 马 文: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研究;对策;E-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Impac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摘要: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其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这不仅得益于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出口能力,也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电子商务在助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Abstract: As the world’s largest trading country,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scale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which is not only due to its strong manufacturing base and export capacity, but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 role of e-commerce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 to further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at present. This paper will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e-commerce, it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problems it fac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olicy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de.
1. 引言
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物流体系的支持下,以往传统的销售模式和购物渠道转移到网上,国家间的壁垒进一步消除,电子商务借此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8万亿元,增幅为15.6%。其中,进口额为5483亿元,增长3.9%;出口额为1.83万亿元,增长19.6%1。这一外贸新业态所表现出的增长韧性、市场活力,为外贸领域的发展带来一抹新亮色[1]。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既影响跨境企业的商业活动,也会影响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2]。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但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为此,应系统分析电子商务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以期在机遇中发展。
2. 国际贸易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模式
2.1. 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模式下,中国对外贸易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3]。中国跨境电商规模高速增长,各地在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4]。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和多元化的特点,具体展开如下:一是交易额的显著增长: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8万亿元,增幅为15.6%。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二是政策环境的支持: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三是技术环境的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技术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四是市场运行与流通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加强了市场运行与流通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通过举办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六是消费形式的创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消费形式之一,不断创新的消费模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七是服务类交易的增长:除了商品类交易外,服务类交易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显示出电子商务服务的多样化和深化。未来,电子商务将继续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关注和解决伴随其发展而来的各种挑战,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2. 国际贸易背景下电子商务模式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贸易环境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其发展和演进对国际贸易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多元化特征明显,每一种模式都独具特色,且运作方式各异。
2.2.1. B2B模式
作为电子商务领域中最为普遍且关键的一种交易形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模式专注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商业采购、销售等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无缝对接。如阿里巴巴和Made-in-China等电商平台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供应商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国际展示与销售平台,使得这些企业能够轻松触及全球买家,拓展国际市场。B2B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市场接触机会,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显著提升交易效率[5]。通过线上平台的连接,企业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与全球范围内的潜在买家进行直接沟通与合作,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同时,这种模式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此外,B2B模式还为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线上平台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动态,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和优化,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2.2. B2C模式
作为一种直接连接制造商与最终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交易形态,正在逐渐改变着国际贸易的传统格局。这种模式有效地跳过了中间的分销渠道,使得制造商能够直接将产品展示给全球消费者,从而实现了商业活动的高效与便捷。如京东和天猫等电商平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便利途径,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全球各地的消费者都能轻松购买到心仪的产品。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市场范围,也为中国制造的商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B2C模式的兴起,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产品选择多样性。同时,这也要求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便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此外,B2C模式还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购买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该国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2.2.3. C2C模式
即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如在淘宝等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这一模式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接进行商品交易的渠道,使得个体之间能够轻松实现买卖行为,无需经过传统的中间商或分销渠道。在C2C模式中,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到各式各样的商品,还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出售自己的闲置物品或手工艺品。这种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进入市场的门槛,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进而激发了创业活动的热情。通过C2C平台,消费者可以轻松地浏览和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交易对象。同时,平台提供的评价系统和信誉机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使得交易更加安全可靠。此外,C2C模式还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产品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平台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特色商品,吸引潜在买家的关注,从而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2.2.4. 线上到线下(O2O)模式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传统线下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模式巧妙地将线上购物的便捷性与线下体验、取货的优势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全面、灵活的服务体验。在O2O模式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预订旅游服务、酒店住宿等线下服务,并在线下享受实际的体验与取货过程。这种混合模式不仅为传统线下业务提供了拓展客户基础的新渠道,也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对于传统线下业务而言,O2O模式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和潜在客户。通过在线平台的推广和营销,线下业务能够吸引更多线上消费者的关注,进而实现客户流量的转化和业务的增长。而对于消费者而言,O2O模式则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消费者可以在线上浏览和比较不同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和价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线下的实际体验与取货过程也确保了服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此外,O2O模式还促进了线上与线下业务的融合与互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和服务,企业能够形成更加完整、协同的商业模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综上,线上到线下(O2O)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兴起,为传统线下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灵活的服务体验[6]。
3. 电子商务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降低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
在电子商务环境尚未形成之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贸易交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交易的双方通常需要经历合同签订、合同执行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并且这些流程往往需要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易方式不仅耗费了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因为涉及各种中间环节和额外的服务费用,增加了整体的贸易交易成本。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传统贸易交易模式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双方很难及时捕捉到市场动态和变化,往往容易错过最佳的交易时机。这不仅可能导致交易双方错失商机,还可能因为错过了最佳的采购或销售时机而不得不面临更高的成本投入。因此,可以说传统贸易交易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其局限性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方式来替代。而电子商务的兴起,正好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可能。
首先,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商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极大地简化了交易流程。这一转变不仅消除了传统贸易中诸如中介、代理商等中间环节,而且大幅降低了中介费用的支出。买卖双方能够直接沟通,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从而显著降低了时间成本。这种直接、高效的交易方式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且为双方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买家和卖家能够轻松获取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平台上的价格数据实时更新,反映了市场动态和供求关系,使得双方都能够对市场价格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这种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使得交易双方能够更加公平地进行谈判和决策,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支出,还提高了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电子商务为交易主体提供了电子支付方式以及电子化交易文件处理手段,显著缩短了交易时间并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款项支付方面,电子支付方式如电子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支票或现金交易方式。这种电子支付方式不仅减少了支付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延误,还大大加速了资金的流转速度。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安全、快速地完成款项支付,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交易文件如合同、发票等也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买卖双方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数字化工具,在线完成合同的签署和发票的开具。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文件处理的流程,减少了纸质文件的打印、传递和存储成本,还有助于提升文件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电子商务还通过优化物流环节进一步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传统的贸易方式中,商品需要通过多个中间环节进行仓储和运输,这增加了时间和成本。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与物流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精准的订单管理和智能的物流调度,电子商务减少了不必要的仓储和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3.1.2. 提高国际贸易效率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商业活动如买家订货、商家营销、消费者支付等往往需要在全球各地分散进行,这导致了交易流程复杂、时间长、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首先,电子商务借助在线交易平台,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买卖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易。这种跨越地域的交易模式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间,买卖双方无需再为面对面洽谈或等待纸质文件传递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在线交易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信息和价格比较功能,帮助买家更快速地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效率。其次,电子商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简化了交易流程。传统贸易中的订单处理、支付、发货等环节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而电子商务则可以将这些环节电子化,实现自动化处理。例如,电子化的订单处理系统可以自动接收、处理订单信息,减少了人工录入的错误率;电子支付系统则可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资金转账,避免了纸质支票或现金交易的不便和风险。此外,电子商务还通过互联网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买家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轻松获取商品信息、价格比较、用户评价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市场情况,作出更合理的购买决策。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和更精准的市场定位。最后,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技术使得贸易伙伴和组织之间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通信,无论是文字、语音还是视频交流都变得轻而易举。这种通信的便捷性不仅提高了贸易的效率,还为解决贸易纠纷、促进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1.3. 推进市场一体化
电子商务在平台与技术层面展现出的显著优势,有力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其成功突破了地域与贸易壁垒的束缚,为企业实现一体化市场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1]。首先,电子商务活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媒介优势,使企业能够便捷地开发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并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高效连接。这种连接机制的建立,极大地加速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加强了企业间以及企业与个体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虚拟化的交易场所中,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展示和推广自身产品与服务,使其能够更快速地为目标用户和潜在合作伙伴所了解。这种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是难以实现的。同时,电子商务还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收集渠道,使得供求双方能够广泛而及时地获取关于商品的完整信息,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销售企业而言,掌握信息流意味着获得更多的交易优势。企业可以结合收集到的市场信息,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生产计划。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功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各国在贸易市场中的分工更加明确和高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这种分工模式的优化,不仅促进了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还提高了全球贸易的效率和水平。
3.2. 消极影响
3.2.1. 交易风险增大
电子商务的兴起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交易方式[7]。然而,电子商务环境所依托的开放互联网空间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首先,互联网环境的双刃剑特性使得交易风险增加。在虚拟平台中,交易双方往往难以获取准确的个人信息,这增加了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一旦出现问题,买家往往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交易证据,从而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种风险在国际交易活动中尤为突出,因为交易双方之间的距离更远,预估风险的难度更大。其次,支付安全问题也是电子商务交易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不法分子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盗用用户银行卡钱财的事件屡见不鲜,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3.2.2. 税收问题凸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确实高度依赖于数据。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首先,电子数据的存储过程并非万无一失。人为操作失误、病毒侵袭等负面因素可能导致电子数据丢失或损坏,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造成严重影响[8]。这种数据的不稳定性不仅增加了交易风险,也使得税务部门在获取和核实交易信息时面临更大困难。其次,税务部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很难有效地截取交易数据信息。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和跨境性,税务部门难以通过传统的手段获取完整的交易数据,这使得税收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税务部门很难确定精准的征收数额,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增加。此外,部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漏洞进行偷税漏税活动,严重损害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这些企业通过隐瞒交易信息、虚构交易等方式逃避税收监管,不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最后,随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税务人员需要处理的海量交易数据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这使得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应对庞大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了税收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3.2.3. 市场竞争加剧
在大型电商平台主导的市场格局下,中小企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从资源占有和利用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存在显著差距[8]。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能够持续投入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并通过多元化的市场推广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往往受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凭借其规模效应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优的服务,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些平台通过集中采购、优化物流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它们还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售后等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这使得中小企业在价格、服务等方面难以与之竞争。此外,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不断发生变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往往难以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市场份额被逐渐侵蚀。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还对整个国际经济贸易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小企业的萎缩可能导致市场多样性和创新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国际经济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应该包含多样化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电子商务在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4.1.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面临着政策和法律上的滞后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9]。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9],但在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在线交易和支付等关键领域,法律框架仍然存在空白[10]。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明显不足。虚假交易、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频发,而法律的不完善使得这些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消费者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4.2. 物流体系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确实令人瞩目,然而,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11]。当前,我国物流体系在信息化程度、网络覆盖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首先,物流配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信息化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这导致物流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共享性不足,进而影响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成本。其次,物流配送网络尚不健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是确保货物高效流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物流网络还存在一些盲区,导致物品无法及时送达。最后,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物流配送企业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导致配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客户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电子商务的信誉。
4.3. 电子商务人才相对缺乏
电子商务行业近年来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平台不断涌现,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12]。然而,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往往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人才短缺,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技术、营销、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招聘难度加大,因为需要找到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跨领域知识的人才。二是教育体系滞后:目前的教育体系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虽然开设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和课程,但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三是人才流失和流动: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激烈,人才流失和流动也比较普遍。一些企业在培养了电子商务人才后,可能会面临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角的风险,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5. 电子商务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
5.1. 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是确保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交易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13]。首先,应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电子商务的法律地位、交易规则和责任界定。这些法规应涵盖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其次,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营。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的准入机制,对平台运营者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定期对平台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还应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欺诈、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应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良好秩序。同时,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应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这包括制定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通关便利化措施以及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规定,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最后,应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电子商务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普法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5.2. 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针对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货物运输难题,物流作为关键制约因素,其完善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14]。为了有效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进一步理顺运输流程,构建更加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应加大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其次要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建设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决策,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再次要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快速、准确的货物配送。通过合理布局配送站点、优化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最后要促进跨界合作与创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企业等跨界合作,共同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5.3. 着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是专业课程设置与更新。教学单位应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经验。此外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最后要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电子商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跨学科研究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
6.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助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以及推动市场一体化等方面。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伴随着交易风险增大、税收问题凸显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劣势,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推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并发挥优势。首先,应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应健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最后,要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基金项目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贵州‘1 + 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对外开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3GZQN62)。
NOTES
1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官网,http://www.customs.gov.cn/。
参考文献
[1] | 孙名宇. 电子商务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贸易[J]. 全国流通经济, 2024(7): 73-76. |
[2] | 钱姝宁.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24(9): 38-40. |
[3] | 杨竞航, 韩渊源. 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探析[J]. 价格月刊, 2021(2): 85-89. |
[4] | 曲维玺, 王惠敏.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 国际贸易, 2021(3): 4-10. |
[5] | 兰宗俊. 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2(11): 143-145. |
[6] | 刘庆玲. 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J]. 投资与合作, 2024(4): 49-51. |
[7] | 徐嘉雯.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8): 85-87. |
[8] | 梁晖. 电子商务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贸易[J]. 中国外资, 2024(3): 115-117. |
[9] | 孙振嘉, 崔浩男.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现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特征研究[J]. 情报科学, 2019, 37(5): 103-107. |
[10] | 张夏恒. 跨境电子商务法律借鉴与风险防范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7, 39(3): 29-34. |
[11] | 郭忠亭, 魏中京, 高建宁. 消费者需求导向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17): 93-96. |
[12] | 张毅.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与路径创新[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20): 124-127. |
[13] | 毛毅坚, 赖华林. 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框架构建及应对方略[J]. 企业经济, 2005(12): 197-200. |
[14] | 蒋媛媛. B2B、B2C和C2C电子商务物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9): 94-96. |